2019年11月18日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網貸專項整治已進入攻堅階段。
在早前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舉行的加快網絡借貸機構分類處置工作推進會上明確提出,要堅定持續推進行業風險出清,將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多措并舉支持和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作為重點。其中也提到,鼓勵極少數具有較強資本實力、滿足監管要求的機構,申請改制為消費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機構。
面對市場中數量龐大的潛在小額信貸客戶,網貸平臺向消費金融機構改制轉型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相應承擔著更多的責任。
事實上,消費金融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近年來出現了供給過剩、杠杠率過高、共債、用途偏離等問題,特別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的詐欺騙貸、暴力催收等問題屢禁不止。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許凌撰文直言,隨著各類金融創新產品的涌現,消費金融的邊界已被泛化,如小額現金貸款業務。目前市場上很多機構看似在做消費金融,實則以消費金融的幌子做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在缺乏消費場景的情況下,信貸消費很容易在利差收益的誘惑之下,演變成各種高利貸的通道,脫離消費場景的貸款必然導致風險的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中旬北京銀保監局發布的《關于規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類業務及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圍繞依法審慎開展合作類業務、建立風險事件應對機制、規范開展線上貸款業務合作等方面明確了嚴禁事項,以促進金融機構加強風險管控和合規管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雖然《通知》是主要針對銀行與保險行業,但對于有往來合作的金融科技企業、消費金融公司都具有較強的指導與警示意義。
盡管持續發力中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激發了消費市場活力,讓前期通過信用卡等渠道培育的消費金融市場在短短數年間有了巨大發展,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與風險隱患已開始爆發。
一個典型的風險問題就是日益突出的共債問題。一些人通過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電商平臺提供的不同的消費類信貸產品,如信用卡、花唄、消費貸等,利用不同授信額度、不同賬期的額度差與時間差來“拆東墻補西墻”,導致負債過重。因信息缺乏共享,放貸機構也較難全面了解客戶的舉債情況及追查資金流向,直接挑戰了整個行業的風控能力,嚴重影響了消費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負面影響。
在今年4月份,銀保監會就安排各地銀保監局排查摸底各地區消費金融所存在的共債風險特征,并對當前共債風險程度進行預估。此外,各家消費金融機構也被要求上報共債風險對其資產質量產生的影響及發展趨勢,在共債風險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針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突出問題,監管部門已有所行動。而對于機構而言,在消費金融邊界泛化的趨勢下,遏制“異化”的消費信貸,切實防范化解消費金融風險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業內人士看來,因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當前消費整體的運營壓力較大。從長期來看,消費金融向合規化、專業化、持牌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可以看到,受監管政策、市場環境、運營策略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金融行業已逐步告別突飛猛進的規模擴張時代?!懊撎撓驅崱辈粌H是一句口號,更是當下消費金融公司努力的方向。消費金融必須都要回到服務消費場景、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以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消費場景為出發點謹慎開展業務,建立全流程的智能風控體系,通過合規的金融手段去刺激消費內需,拉動經濟的發展。
從實踐來看,消費金融機構一般采取多層次的風控管理舉措。例如京東數科表示,將針對詐欺問題,依托其統一核驗平臺和天眼、天盾兩大風控策略引擎,來及時發現潛在欺詐風險交易。此外,在IT層面,還將通過智能巡檢機器人全天候對數據中心各類設備運行參數、數據中心環境濕溫度、IT設備工作狀態等進行安全巡檢。
夯實自身風控能力是消費金融機構可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在呼吁強化風控并嚴格監管的同時,也在呼喚建立更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環境。未來,隨著行業監管和個人征信系統的不斷完善,從外部將推動行業的有序發展。但機構的自律仍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石與內在動力。
許凌認為,如果企業明確知道貸款利率不能超過某條紅線,如果越過紅線就會面臨一系列處罰和損失時,企業就會自然地遵守自律原則。消費金融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嚴格自律,建立審慎的文化,保持對風險的敬畏之心。